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时间:2024-09-04 17:06:27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第2小节“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说学生】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说教学流程】

1、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熟悉的环境下学习,对学过的知识和新知可以作出比较。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学发书为情景,充分了“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1)、学习:35 + 3的算法。

(2)、学习35 + 30的算法。

(3)、比较35 + 3和35 + 3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汇报、从而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问题,而不再是把我们所谓的“最简便的方法”强加给学生。)

3、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设计了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尽快进入这次挑战。每个练习题的设计符合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生活,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做到自我评价以及肯定他人的意识。)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样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意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2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61例1和练习十一1~4T)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自主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65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

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 ……此处隐藏24910个字……算,体现了计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二 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孩子已经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能正确地进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本班的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深化积极的学习情感。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具: 小棒 课件 实物投影仪

四 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因此 第一个教学大环节是

一、 情景引入 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两个孩子在停车场收集到的27和8这两个数据,来揭示新知,而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情景图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增添了一个新的数据11,让孩子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在已经学过的算式中选择11+8和27+11来谈谈自己的算法。接着让孩子尝试算27+8,在孩子尝试后,询问孩子:你在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并引出新知,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二、操作实践 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孩子遇到了27+8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呢?请孩子用

用小棒边摆边思考并说一说,7和8相加满十了,你是怎么办的?

接着四人小组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8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2)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7根里拿出2根和8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在孩子展示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的摆法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活动2、展示算法

这个活动主要研究竖式计算.

(2)竖式计算 27+8 我询问孩子:当个位7+8相加满十了,在竖式该怎样表示?让孩子结合孩子摆小棒 的过程自己总结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方法.进位后十位上的数该怎样加?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活动3、小结

在计算27+8的时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满十,我们是怎么办的呢?

在孩子们通过自我小结以后揭示课题 并进行板书

活动4巩固练习:课堂活动1 圈一圈 算一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自主尝试 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因此,在教学例题2时9+75。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计算9+75,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汇报。并根据孩子的汇报板书计算方法。这也有助于促进孩子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示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体现求异思维。

四、主要是处理练习题

1、巩固练习课堂活动2 摆一摆 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37+6的?

边摆边说37+6的计算方法与过程,再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练习课堂活动3说一说 和的十位上是几?

这里主要是要孩子通过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说一说和的十位是几?是怎么得出来的?

五、小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游戏:抢答赛 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中山路小学 胡蓉

《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